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经验:“小资金”撬动“大资源”,项目孵化机制构建宣教大格局

2020年六五环境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共同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我省《四川省环保宣传教育公益示范项目》入选,接下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案例名称

四川省环保宣传教育公益示范项目


组织单位

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案例简介

他们是环保社会组织,在参与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政府力量的有益补充;他们是科研院所,为生态事业提供资源支持与智力支撑;他们是行业协会,在各自领域中推动绿色发展,传播绿色理念;他们是作家、是主播、是科技工作者、是教育创新者、是社区治理工作人员……而他们都是四川省环保宣教公益示范项目实施者。

长期以来,人手不足、经费缺乏、方式单一、影响力有限是困扰环保宣传的共性难题。如何突破有限的人力和财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形成公众参与环保宣传教育的内生机制?2017年,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成功设立四川省环保宣传教育公益示范项目,通过建立广泛征集、共同策划、联合实施、小额资助等一整套规范办法和工作流程方法,实现短时间、高效率、大规模撬动环保有生力量,促进公众参与,为各地生态环境宣教部门创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模板。

以“小资金”撬动“大资源”,动员全社会开展环保宣传,成功孵化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创新性、带动性的环保宣传精品活动。

主播代言忙,环保"红出圈"。

与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发起的《主播说环保》项目,动员全省21个市(州)电视台100余名知名主播“说环保、做环保、我发声、我行动”,一改人们眼中播音员端坐播报,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而是让主播走出演播室开始“接地气”,聚焦生活小事,共为环保发声。《主播说环保》总宣短视频在腾讯上线后,日点击量达到100万人次,获得了腾讯视频首页多次推荐,在四川电视台和21个市州电视台黄金时段免费播放,腾讯、优酷、爱奇艺、微信、微博等10多家知名一流网络平台连续播放,观看量超5000万人次,被评为2019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品质之星”一等奖,总宣片更是获得了第二届全国电视公益节目“好宣传片奖”,真正做到了内容有观点、拍摄有创意、传播有流量。


科技新载体,环保"炫出圈"。

化身为一滴水、一团灰、一块土,身临其境感受环境污染问题……连续三年实施的“一起绘环保”项目,运用VR/AR视觉虚拟技术进行互动式、参与式、沉浸式环保科普和环境教育,趣味十足。同时邀请学生参与创作《小水滴》《小灰团》《小土块》系列环保绘本,正式在新华文轩上架售卖,各类衍生产品也应运而生,在50所学校开展主题活动70多场,深度参与学生达到近万人,培养百名环境教育骨干教师,传播环境教育新理念,为探寻环境教育新模式再添亮点。


游戏化教学,环保“玩出圈”。

“每个经济体都会产生碳排放,但环境承载力有限,玩家们要在总量一定的控制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款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用不插电的游戏化方式设计的桌游《低碳星球》开发者之一许哲诚,目前是四川大学地质灾害学院讲师,也是天马行空,敢想敢做的“90后”。《低碳星球》运用游戏方式探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以奖励带动合作与竞争,通过两年的开发设计,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环境教育中小学系列课程,共计34学时,并且以国家重点中学盐道街中学、成都市双语实验学校为试点开展教学并进行了课程评估,取得了良好效果。


壮大志愿军,环保“连成圈”。

联合泸州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130多家环境保护产业会员单位,依托环保产业协会大平台、教育基地为社会组织搭建平台,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招募“绿芽”志愿者共计 300 人,培养了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环境保护人才,形成了一支致力环保的“绿芽先锋队”,为四川省其他市(州)环保部门与公益组织协同,依托环境教育基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树立了成功模式;联合成都大熊猫基地,开展“绿色志愿服务体验营”,组织美国丹佛大学的研究生加入志愿团队工作,举办志愿者团队活动及志愿者参与的各类科普活动30余次,面向中外游客宣传四川环保。联合聚力青年社会组织,成立由电子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10所高校组成的青年环保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绿色公益行、青年植树造林、地球一小时等生态环保活动,引导和带动广大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文艺新语言,环保也走心。

联合在四川乃至全国知名社群“在成都遥望雪山”群,以“蜀望雪峰,浩瀚星空”为主题组织公益环保分享会,邀请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工程师、网络名人、团中央点赞的美国90后等参与分享,从看雪山、望星空、观察四川本土生物等多种公众视角展示四川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让公众真切的感受到由环境质量变好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四川主要流域为背景,设计开发水环境保护知识科普儿童剧《欢宝奇遇记之水底危机》,融合歌曲、舞蹈,辅以灯光、舞美,将舞台变成梦幻的水底世界,让每个家庭在四川环保代言人欢宝和小耳朵的带领下,体验人与自然的互生关系。全省巡演49场,近6000人观看演出。

而这仅仅只是45个环保公益示范项目的代表。通过三年的探索实施,从最初的“摸着鼻子过河”,到参与的组织机构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广,产生大量优秀的项目,培育了环保有生力量,全省环保社会宣传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

团结扩大环保“朋友圈”,形成生态环保宣传部门开展社会宣传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项目注重顶层设计,制定了立项、评审、实施、质量控制、宣传推广、成果验收、财务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流程,已形成成熟的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推动实现生态环境宣教领域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众三方的供需交互、信息对称、优势互补。生态环境部门的角色也由项目的具体实施者转变为环境宣传的引领者、孵化者,更好发挥组织核心作用。通过深入合作,建立常态沟通机制,紧密团结了一批环保宣教社会中坚力量,使得各领域社会人士全面、深入了解环保工作,进而带动更多人支持参与环保,凝心聚力,在关键时刻同频共振,为环保发声,共同弘扬绿色正能量。

环保宣传教育公益示范项目点燃了更多社会力量投身于环保的热情,取得了亮眼成果——三年联合30余个机构开展45个各有特色的项目。为乡村留守儿童编制《环境与健康》,赠阅上万册;编制的彝汉双语环保读本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广泛使用;高校科研融入体验式环保教育的项目获省科技比赛三等奖,项目成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拟申请发明专利;环保歌曲、戏剧、公益片等各类环保文化艺术作品,网络点击量超千万人次;深入家庭、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环保宣讲、民间河长、童心共建等各类项目,受益近百万人次;中国环境报、四川观察、四川电视台、封面新闻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尤其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单一项目微博话题阅读量就有1500万……

得益于项目,环保部门正从“做好全社会的宣传教育”逐步向营造氛围“发动全社会做好宣传教育”转变,四川省环保宣传教育公益示范项目的绿色招牌逐渐擦亮,越来越多的创新开始融入环保,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开始加入环保宣传、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参与环保,越来越多的环保品牌活动日益壮大,四川省环保宣传教育公益示范项目正发挥着“吸铁石”的作用,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凝聚优势力量。


🔹 【视频】爬楼十年 一部《蓝天日记》

🔹  生态环境领域哪些钱中央出,哪些钱地方出,国办这份文件说得明明白白

🔹 “1个农药瓶可换1元”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显成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